Loading

Loading

王欣宜
王欣宜

王欣宜

從「特別難教」到「特別會教」- 欣宜老師 30 年的特教心路

在高中時即撒下特教種子、深受佛法影響,欣宜用菩薩的心,在關護「菩薩囝」的路走了 30 年。富有創意與教學熱情的她,設計結合科技的課程,打造專業與愛的環境,培育出更多的特教老師。也希望能讓這些未來的特教老師們錄製 padcast 做特教宣導,讓一般民眾對特殊生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。為孩子們帶來盼望與成長的她,義無反顧的走在這條特教之路,將繼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。

講師生命故事

在 109 年中女畢業 30 年的同學會上,我注意到那位短髮俐落,笑容洋溢的台中教育大學特教系主任-欣宜老師。同學會後幾位創辦人為延續這份感動,成立「中女好卉講」,免費到各校義務演講。講師群是各行業的專業人員,諸如:記者、理財專員、醫師、律師、警察、空服員……,後又有「中女好卉寫」群組,期望透過每位講師的生命故事,發揮 「生命影響生命」的善漣漪。

此次選擇欣宜作為訪談對象,主要是覺得我和她有些特殊緣分-我們的孩子是幼稚園、小學的同學;她先生是我孩子們的小學校長(這些都是同學會後才知道的)。後來我又發現我們有一些共通點,如:都住在海線地區,高中每天通勤上下學(也許還坐同一班專車);大學選填志願時,都是順從家長的意見,選擇當老師的師範院校;大學時期參加佛學社團,皈依成為佛弟子。

但這些共通點,彷彿已經是很遙遠的過去,因為走過 30 個年頭的當下,我們的人生彷彿已有了天差地別-我當了一輩子的國中老師,但欣宜一路從小學、國中老師,並進修取得碩博士學位,目前已是大學的副教授,還兼任教育部及多所大專院校的特教評鑑委員,今年更當選台中市「健康、醫療與照顧」類的傑出女力代表。

帶著一分熟悉感還有更多的好奇與讚賞,趁欣宜忙完研究生口試的暑假空檔,我們終於見面了。

高中撒下「特教」種子

雖然是第一次見面,卻不感到陌生,掩不住內心的喜悅,單刀直入地問她:「網路上那一長串的學經歷您是怎麼辦到的?當初又是什麼樣的因緣讓您選擇當特教老師呢?」

欣宜客氣地說自己很平凡,接著娓娓敘述道:

「因為父母都是學校的職員,從小鼓勵我們要多讀書,而我也一直是個聽話的孩子,考上女中後,成績表現並不出色。記得有一次,公民老師曾帶全班參觀一所身心障礙的教養院,當時對一位只能臥床的水腦症小女孩,感到印象特別深刻,也許當時便埋下特教的種子;父母親希望我當老師,於是選擇師範院校。原本是我念「語教系」,當時政府開始重視特殊教育,加上自己對教育心理學有興趣,所以毅然在大三轉系,大學期間,也會到安養機構「兒童之家」擔任志工。後來在家人及學姊的鼓勵下持續進修,完成碩博士學位,並順利取得大學教師資格。」

家庭也是修練場 

「一路走來好像很順利,期間有遇到什麼困難嗎?您又是如何兼顧家庭、教學及碩博士的學業呢?」我問

 一陣爽朗的笑聲後,欣宜斬釘截鐵地說道:

「當然有啊!當時我是帶職帶薪念博士班,而且還懷孕,平日教書,假日要搭火車從清水上台北,那時候還沒有高鐵。再且第一次博士班資格考沒有通過,身心都覺得很疲累,也曾想放棄,最後還是在學姐及教授的鼓勵下完成學業。」

「我的老大是女生,老二也是女生,其實一開始還是有點失落;2 個小孩學習表現也有明顯差異,可能因為我有特教的背景,所以可以比較快地轉變心態及作法。我發現雖然其中的一位孩子學習速度比較慢,但她心地很善良;高中數學雖然常考不好,但現在升大學,還是一樣能開心地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學習。」

特教可以不一樣

回到特教的專業領域,我問欣宜說:

「我覺得「特教」就是『特別難教』,那您又是如何堅持 30 年?而且感覺還很有衝勁。」

「特教生,除了少數資賦優異外,大多都是身心障礙的孩子,他們的學習力比一般生差很多。記得擔任國中國文老師時,在上完〈夏夜〉一課後,我出了一道選擇題–「請問〈夏夜〉所描述的季節是:1春天 2夏天 3秋天 4冬天。」學生的答案竟然是「秋天」。 另外一次,是我運用「複誦學習法」教一位中度智障的學生背〈五柳先生傳〉,他回到原班後,完整地背出全課課文給全班聽,當下所有人都嚇了一跳。所以我一直強調,特教老師除了「愛心、耐心」外,更需要「方法」,這也是我不斷進修的原因。」

「現在我也設計一些結合科技的課程,例如:透過 AR 擴增實境、VR 虛擬實境,讓自閉症的大學生可以用手機重複練習以增進其社會技巧;也運用機器人的教案融入師培生課程中,目的就是希望能吸引小學生更多的注意力,發揮更好的學習效果。」 

哇!真的是富有創意與教學熱情的欣宜老師!

佛法與生活

「另外,我在 Youtube 頻道看到您對南華大學人文學院的佛學講座,可不可以也分享一下學佛對您的影響?」

「我覺得學佛真的帶給我很大的影響。大一我是參加弦樂社,隔壁的社團就是「佛學社」,加入佛學社團後,認識了我先生。當時我們的約會除了逛街、看電影外,還會到寺院參訪或參加佛學講座,結婚後我們組織佛化家庭,所以生活一直都沒有離開佛法。」

「不過一開始,我只把佛菩薩當成祈求的對象,請祂保佑我考試通過。對佛學有不一樣的體悟,則是在我 43 歲時父親因膀胱癌過世。當時親近的師父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,還提醒我們必須「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上」,還鼓勵我們全家吃素。吃素其實可以吃得很健康,我先生的體重從吃素前的 82 公斤,到現在的 69 公斤,整個人也變得更神清氣爽。」

「再者古賢了凡居士透過行善,改變了他的命運;《心經》「心無罣礙,無有恐怖」;《大圓鏡智》要我們「不起分別心」……這些都是可以具體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。因此,無論擔任行政工作,或加入中女好卉講,抑或擔任民間特殊機構的職務,都是希望能盡自己一份心力去幫助別人。去年與台中市政府教育局的合作計畫,主要是針對安置機構的教保員及社工的增能研習,後來被遴選為今年「女力」代表,則不是我原先預想的。」

「我也常跟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的師培生提醒:希望他們心存善念,考試前可以跟心中信仰的神明祈求(隨個人信仰),不要只想個人的功名,而是想『未來會有一群學生正在等待著你。』」(多麼令人感動的祈願!) 欣聞欣宜服務的學校 -「國立台中教育大學」特教系應屆畢業生,參加教師資格考試連續兩年的通過率都是 100%。我相信這些在專業與愛的環境中培育出來的特教老師,會持續在各角落陪伴這些特殊的孩子,為孩子們帶來更多的盼望與成長。

創新與堅持

整理訪問稿時,「中女好卉講」訪談欣宜的 padcast 上架了,再次感受欣宜投注 30 年特教工作的熱情與喜悅,也才知道欣宜又有新的點子了—未來希望能讓學生錄製 padcast 做特教宣導,讓一般民眾對特殊生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。

她說:「現在最開心的事,就是學生通過教師甄試成為正式老師;還有看到身心障礙的孩子,因為接受教育與輔導,慢慢進步。」(欣宜就是這樣的一位特教老師。)

在她最近的一次到校演講中,我才知道原來「自閉症是不會好的」,因為那是神經系統發展異常造成的,但透過特殊教育可以讓孩子學習生活技巧及社會適應力。日前有一位智商 135 的自閉症大學生,因為一直無法融入大學生活,不得已休學,為此欣宜感到心疼,也更加堅定特殊教育對特教生的重要性。

大學教學工作已經相當繁重的欣宜,仍然撥出時間到各校去分享與推廣特教理念與實務,因為她深知一個老師的態度,可以影響全班同學。演講會後,我再次和她有短暫的談話,雖然她的眼神已微微透出一點疲累感,但我知道走在這條特教之路,她是「義無反顧」的。

她振奮著精神與我提及師父對她的叮嚀-「要學菩薩,做菩薩,不要只是求菩薩」,師父要她好好教書。我聯想到一位老師曾說:「這世界每個人都不完美、都特殊、都需要被接納、包容……特殊生是這世界的肉身菩薩,他們用自身的殘缺告訴我們,擁有健全的身體是多麼幸福的事。」

用菩薩的「心」關護這群「菩薩囝」的路,欣宜走了 30 年了,我相信她會堅定地繼續走下去,發揮更大的影響力,但我也知道,她更想說的是-「我們人人都來學菩薩,做菩薩」。

訪者:謝愛卿

 

中女好卉講【女子十八後】Podcast

EP22 特殊教育的熱情與創意 : 臺中市政府百大傑出女力王欣宜

 

更多生命故事